
培養皿裡面長出來的肉品組織,聽起來不是什麼愉快的事,科學家目前的進度離"能吃"還有一大段距離。不過這就有好些事情可以讓我們想一想。首先換肉率是多少?用在這好像不太恰當,通常換肉率指的是動物吃了那麼多"太陽能"轉換成肉的效率如何。在實驗室裡面的技術上來說,要用多少成本或者能量來生產。如果可以壓低成本大量生產的話,這的確是功德一樁,人類再也不必為了口腹之慾而殘殺生命,也可以幫助解決飢荒的問題。
再來就是宗教與道德上的問題,對佛教徒來說,這… 算是素的嗎?好像已經直指核心定義問題。將來要是上市,爭議可想而知。更進一步來說,肌肉組織可以這麼搞的話,那麼器官呢?將來會不會有實驗室裡面的器官農場?想到什麼了嗎? 對,赫胥黎(Aldous Leonard Huxley,1894-1963)的《美麗新世界》(Brave New World)。這些在發展下去似乎都踩到生命,靈魂與身體的界線了,可能會跟基因戰爭一起打下去吧!
回到現實層面,撇開基因改造食品風險的問題,這樣的東西你會拿來吃嗎?其實,廠商要是包裝好大家應該也分不出來,技術要是更進步的話,說不定還可以生產出各種不同的肉類,要多高級都可以,而且更便宜。普及之後,大家的觀感可能也就跟著改變了吧。 畢竟,化學原料做的可樂啊,濃縮柳橙汁啊,大家還不是喝的高高興興的。不管怎樣,君子之於禽獸也,見其生,不忍見其死,聞其聲,不忍食其肉,能不殺生總是好的!
[圖片來源]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