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7月23日 星期一

清新室內空氣的小盆栽


現在的大樓住家室內空氣其實都不好,平常也不太開窗戶,空氣很難流通。開了窗戶又被一堆灰塵淹沒,尤其在新竹包你桌子地板都會有厚厚的沙塵。真的讓你開也不是,不開也不是!當然啦,如果肯花大把鈔票,還是有 solution 的:全熱型的空氣交換機。不過這玩意兒好像也不是有錢就可以辦得到,還得找的到販賣的店家以及懂得安裝的師父,在加上裝潢的整合,說實在的,不是那麼容易。雖然說,先進科技沒緣份,但傳統方法總是辦得到的。
2006 年環保署委託台大園藝系針對常見室內植物對空氣淨化的調查發現,室內植物可以減少懸浮微粒,降低二氧化碳以及吸收揮發性有機物(VOC)。「迷之聲:有沒有這麼神啊!」根據發表的報告指出,要減少懸浮微粒就要選擇葉片粗糙、多絨毛、能分泌油脂跟汁液的植物。像是單藥花、黑葉觀音蓮、冷水花、大岩桐或者波士頓腎厥。減少二氧化碳的話,黛粉葉、黑葉觀音蓮、山蘇花、鹿角厥、大岩桐、冷水花等表現不錯。至於 VOC 部份,檸檬千年木、白鶴芋能有效降低甲醛、苯、三氯乙烯、氨、二甲苯等揮發性有機物。山蘇花、 黃金葛只對甲醛有效,而大岩桐、單藥花則沒有效果。
至於擺放數量的建議則是 3 坪或者 9 平方公尺擺一棵 6 吋的盆栽。根據這些報告建議,在週末的時候,就跑了一趟假日花市,尋找這些小植物啦。自己定的首選目標則是大岩桐以及白鶴芋。在大太陽的午後,漫長的尋覓之下,找到了一家挺親切老闆娘的攤子,就各買了一株小盆栽。但是接下來才是另外問題的開始~ 要擺放在客廳及餐桌上,總不能拿這個塑膠底座就放上去吧!因此為他們找個漂亮的窩就是當務之急了。說實在的,在那樣的吃喝玩樂到處都是的路邊攤要找到合適的的確很困難。而且還差點被騙,一模一樣的陶盆在不同家居然是 NT$420 vs NT$150 -.-||。好里加在有多跑幾家逛逛,不然就變成冤大頭了。廢話就到此啦,來看看照片吧!
這是之前為了過年應景擺的銀柳,是不錯看,但是就是少了生氣,有點沉悶!


新來的白鶴芋就讓她住在電視櫃上面吧,跟 wii 做鄰居。


下面這是全景。


大岩桐則擺在餐桌上面。


放了這兩天的心得是,空氣有沒有變好還沒感覺出來,但是心情卻好上很多唷!擺上一兩株室內盆栽真的替室內多添了一分活潑的生氣,讓人舒服不少!!

老年痴呆症的希望?

關於癡呆症的原因,大約可分成 10 類:
01.漸進性中樞神經之退化:例如阿爾滋海默型老年癡呆症、帕金森氏病、亨氏舞蹈症……等。
02.腦血管疾病:例如各類型之中風後續發展而成者。
03.頭部外傷之後遺症:例如慢性硬腦膜下血腫。
04.藥物中毒或長期且大量酗酒引發之酒清中毒。
05.中樞神經系統之感染:例如腦炎、腦膜炎之後遺症。
06.中樞神經系統腫瘤:例如腦部腫瘤,特別是額葉或顳葉的腦瘤。
07.新陳代謝及內分泌障礙:例如肝、腎腦病變、甲狀腺疾病、電解質不平衡、一氧化碳中毒過深以及重金屬中毒之後遺症。
08.正常腦壓性水腦症。
09.營養不良及貧血:例如維他命、礦物質等長期不平衡或缺乏所致。
10.重度憂鬱症之晚期情況。

尤其阿茲海默類型的老年癡呆更是無法預防。那… 真的沒希望了嗎?目前有些研究是說,多吃咖哩是有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。估計是咖哩裡面的二去甲氧薑黃素(bisdemethoxycurcumin) 可以刺激巨噬細胞消滅 "乙型澱粉樣蛋白質" (累積會導致腦神經細胞逐漸死亡,阿茲海默症的元兇)。大腦海馬迴附近是管控短期記憶,年紀大了就會有這些蛋白質累積,所以人老了就會有這種剛剛東西記不住,陳年往事卻一清二楚的現象。
除了預防之外,台大有更好的消息。他們發現從台灣特有植物『舌葉苔』萃取出的 PPLs 神經滋養物質可以使神經纖維增生,分化出高達 60% 之譜的神經元細胞。這樣似乎就可以拿來治療阿茲海默症,副作用應該是人會變聰明吧!不知道這些研究還需要多久才能成為真正的藥品商品?老年癡呆痛苦的不僅僅只是病人,家人跟照顧者更是一種折磨,自己的親人也是為此所苦,有管道的話,我也願意去 donate 一下贊助研究。

2007年7月10日 星期二

穀賤傷農


人類從歷史得到的教訓就是:人類永遠無法從歷史得到任何教訓。今天從學弟那邊收到 mail 敦促大家多吃香蕉,因為今年香蕉盛產,多到只好去餵豬。學弟去買的結果,大概是一根兩塊台幣多一點。這還是零售最後的價錢,真不曉得產地農夫是要賺什麼?於是農糧屬開始收購,從預計一千公噸暴增到近萬公噸,免不了又會有官員排排坐吃香蕉給大家看… 然後電視媒體開始要全民吃香蕉救蕉農之類的。 很熟悉的場景對吧,只是從去年的柳丁換成香蕉,歷史總是一再重演! 說實話,個人不認為消費者多吃能達到多少效果,有也是給那些大盤中盤商賺走了… 面對這一片"蕉"土,農委會或者政府到底有沒有可行的政策呢?
我倒是有個異想天開想法:把農夫當成員工!怎麼說呢? 水電這類的基本民生需求政府就會搞個國營企業,說好聽點是保障民生,說難聽點就像以前電信局被劈壟斷一樣。 那麼,農產品能不能這麼做呢?成立一個國營農產公司,把政府變成大盤,不用收購農地農夫,願意的就加盟,領薪水外加業績,業務行銷這種事情交給公司的 marketing and sales。要內外銷都可以有完整的決策提案,有多少農地,多少種類都先提案分配,不會有一窩蜂的狀況。就像一般公司要開幾個 project 都得先提 proposal,才決定有多少資源分配。當然有的會說,我水蜜桃難種又值錢,幹嘛跟你香蕉一樣。其實公司產品也是差不多的,每個產品線開發難度跟售價以及挹注公司營收都不同。了不起分 BU 盈虧自負對吧! 總之呢,企業化經營應該是可以照顧的比較週到的,最差還是有基本薪水可以領。好過現在苦的只有農民跟消費者,肥到都是那些大盤商。當然,農產品特性無法長期庫存,還得看氣候變遷以及颱風或乾旱的。本來任何產業都有風險,如果國營企業大公司還無法避險,那叫農民單打獨鬥面對這些豈不更殘忍。政府做的好的話,也不會落入與民爭利的口舌。何況,加盟是自願的,有意願的企業也可以公平競爭。
總覺得這些高官應該做點事,只會坐在那邊吃給民眾看實在是很廢柴!要吃我們小老百姓就可以吃給大家看了,政府高官領那麼多錢,時薪那麼高,結果做猴子的事情實在是有夠浪費成本,到底有沒有想過爾俸爾祿民脂民膏啊。難怪大家每年繳稅都是很 e04 ,沒看到什麼建樹。現實世界可不像彩雲國物語那樣,隨便派個紅秀麗就會有啥勞子彩八仙幫你搞定一切,從此國泰民安的啊…